大冶建市三十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系统,一座“显山、露水、透绿”的园林城市呼之欲出。
俯瞰青龙山公园、尹家湖湿地公园,诗画般的小径、广场在湖堤两边错落有致,惬意的步道、优美的亲水台及儿童游乐场所,让市民流连其中。
“出门见园、推窗见绿”的惊喜就像一支支画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大冶最新最美的图景,彰显着生态之城、文明之城的独特魅力。
公园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担当”。大冶建市三十年来,城市公园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一座座公园见证了大冶的变迁与发展。
大冶第一座公园—青龙山公园始建于1983年,经过6年建设,于1989年国庆节正式开园。这座公园的建设标志着大冶公园事业的起步。
“早在明清两代便先后在此处建文起阁、青云梯,此两处建筑后相继被毁。80年代初,政府决定重修古塔,新建公园,因位于青龙山尾而取名青龙山公园。历时6年,公园于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大庆之际正式开园。”市城市公园管理处处长黄敏介绍,青龙山公园于2005年9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驹过隙,时代变迁。随着城区人口的日益增长,单一的青龙山公园已无法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大冶加大了公园建设的投入。
2013年9月,尹家湖一期西岸景观带(湖岸线月建成开放。为让尹家湖驳岸更加美观,2015年9月,大冶市又开始打造尹家湖二期东岸景观带(湖岸线月完工。
“尹家湖公园按照‘一带、两区、多点’的原则,以‘一轴连五区,七心共湛月’为主题,主要实施滨水设施、景观绿化、照明、水体保护等工程,园区建设了开场草坪区、立体观赏区、生态休闲区、儿童活动区、游船停靠区、北部门户广场区、湿地科普娱乐区、文化展示区、市民娱乐活动区、南部休闲广场区等景观区。实现以水为绿,以文脉为媒,相互紧密联系,共同打造层次分明、步移景异的滨湖景观。”黄敏如是说。
芳草萋萋、绿竹猗猗、飞鸟成群、鱼戏浅底。自青龙山公园之后,大冶市又先后建成了尹家湖公园、东港公园、余修齐生态公园等多个公园。这些公园的建成,使得大冶的公园事业呈现出“满园春色”的繁荣景象。
“现在大冶有更多的公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今年刚满30岁的周雨说,从最开始只有老城区青龙山公园到市区遍地是公园,她与她的好友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大冶这三十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大冶市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在规划公园建设时,遵循“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低碳环保”的规划设计理念,按照“园中建城、城中建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公园城市构想,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各类公园绿地进行了系统规划,形成了空间布局均衡、规模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
据统计,大冶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44.06公顷,绿地面积1353.8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28.1公顷,绿化覆盖率42.88%,绿地率40.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58%。
如今,许多年老人们出门下象棋、跳广场舞进公园,年轻人打球跑步、挥洒汗水进公园,全家一起在公园草坪上野餐……一幅“园中建城、城中建园、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随着大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公园的功能以及建设理念发生着变化,从散点建设发展到全面打造,公园为城市发展带来轴向拓展的生命力。
世纪林改造提档升级,城市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码头路桥头文化公园融入了大量青铜文化元素,成为弘扬青铜文化和凝聚铜都风情的重要窗口;湛月小游园、墈头小游园等设施齐全,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口袋式的游憩空间;尹家湖生态公园,突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公园完美融入山、水、城之间,让山清水秀、鸟鸣花香的生态宜居梦变成现实……
“每到周末,各大公园露营野餐的人络绎不绝。”市城管执法局工会主席夏植坚告诉记者,随着大冶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绿满铜都行动的不断推进,大冶市公园数量不断增加,公园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许多公园已由从前单一的休闲功能变为集文化传播、弘扬生态、休闲娱乐、科普宣教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整洁、美观、舒适、安全的公园环境,让他们真正愿意来、坐得下、留得住。
“我们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开放共享、功能多元’的城市绿地空间为建设理念,重新规划了城市公园布局和功能分区,为市民打造了独具一格的简约风格的城市公园。”夏植坚介绍,近年来,大冶市持续建设尹家湖公园(东岸)、东港公园、青龙山公园三期;新建了恒达欢乐大世界公园、海雅湿地公园、三里七湖公园、金湖生态园、尹家湖生态公园等;新建了金湖湛月小游园、刘开化小游园、圆梦国际小游园等一批别致精巧的街头小游园,改建了观山小学小游园、码头路小游园、夕阳红广场、世纪林广场,切实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均衡公园绿地布局。
与此同时,大冶市还按照“一路一景、PG电子注册绿荫连片”的思路,打造一批绿地率达标、林荫效果显著的林荫路。对老城区道路采取绿化补栽等方式见缝插绿;对新城区道路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绿化带,实施增绿补绿。
“我们先后把伍桥路、高铁大道、金湖大道、乾塔路、湖滨路、快速路、七里路、东风路、青龙路等城区主干道打造成城市林荫路;对七里界转盘及周边、高铁大道北段绿化带、罗桥大道欧蓓莎导流岛、墈头导流岛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和栽植鲜花,城市道路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周凤仙说。
三十年来,大冶公园的变迁从“一枝独秀”到 “遍地开花”,从单一园林到国家园林城市,从零散地建设“城市公园”到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公园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灵动诗意的点睛之笔。
如今,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大大拓展了市民绿色生存空间。出门见园、转角遇美,是市民生活在大冶最大的感受,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惠及群众。
大冶,曾凭借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超群的发展智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
但当青山已老,铅华已退,曾经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的城市,往往容易容颜消逝,风光难再。“早转早主动,迟转更被动,不转没出路”——在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压力之下,修复生态,成为大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还绿于民,还景于城,大冶聚焦民生关切,勇于攻坚、力破顽疾,高标准、严要求、高品质开展矿区生态修复。昔日尾矿库,转型变成如今城市“后花园”。
11月27日,漫步在铜绿山矿,昔日的排土场、尾矿库如今已成为绿草茵茵、风景辽阔的草场,山坡上满眼的野菊花随风浮动,眨眼间,野鸡、野兔突然出现又窜得不见踪影。
“做巡坝工作已经十多年了,眼前的草场和以前对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堆放尾矿环境很差,现在经过绿化后环境好、风景优美。”巡坝工柯卫东感慨道。彼时,原来的尾矿库面临着地质灾害问题。近年来,矿山投入大量资金对排土场和尾矿库进行复垦复绿等生态修复治理,在政府的支持下,履行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社会责任。
在生态发展之路上,铜绿山矿逐绿前行。通过拆除厂区老选矿厂房、规划功能分区建设全新矿区,实现矿山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应绿尽绿,能美尽美”,矿区绿化率达到95%以上。PG电子注册
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今日铜绿山,只此青绿、向美而行。事实上,铜绿山生态修复治理只是大冶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一个缩影。
位于金湖街道的金湖生态园转型后,满园的绿树依次排开,一片片粉黛乱子草迎风轻拂、如梦似幻,吸引无数游人穿梭其间。
金湖生态园原来是一处尾矿库,经过生态修复治理后,矿山重披绿装,矿区变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以其庞大的规模、平坦宽敞的空间、四季变换的美景以及便利齐全的设施,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我是住在附近的村民,以前我们都是带小孩去城区公园玩,如今自己家门口建了这么好的公园,不用再坐车带着小孩去城区公园玩耍了,家门口就是我们最好去处。”金湖街道石花村村民李女士说道。
三十年来,大冶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完善公园体系的同时,修复治理矿山绿色生态,为市民群众打造休闲游憩的新打卡地,让昔日尾矿库重焕勃勃生机,再现“睁眼见绿,迈步进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